心灵化叙事的几种技巧 作者:懒鬼

热度 3已有 142 次阅读2019-8-9 11:39 |系统分类:百家杂谈

上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开创了心灵化叙事方式之路,他们的作品,如普鲁斯特的《似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等,为心灵化叙事方式提供了经典。心灵化叙事方式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最基本的叙事方式。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叙事主要有心灵化叙事方式、散文式叙事方式、意象式叙事方式、荒诞式叙事方式等。没有心灵化叙事方式的基本元素,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其他叙事方式就失去了“现代”的意义。

因此,心灵化叙事方式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叙事方式的根基。心灵化叙事方式通过多种创新的种艺术手段,不同于已往那种从外部观察世界、表现世界的方式,着重开掘人物心灵世界,发掘人物心灵世界的新大陆,使人类艺术化地表现自我获得了重要进展。心灵化叙事,对泛滥的拜物主义的挣脱,对内心世界的重视,对精神发展的关注,体现了人自身的又一次解放。心灵化叙事,注意表现本真、无意识,对艺术真实,对人类认识自我,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种心灵化叙事方式,以强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中国众多作家,中国众多作家进行了进行了创造性的艺术实验。

创作实践证明,运用心灵化叙事方式进行创作,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潮流。因此,应当引起我们文学创作者的认真思考和重视,特别对于心灵化叙事的几种艺术技巧应当全面掌握。

一、视点人物。心灵化叙事作品意识流动的主体常常是视点人物。西方现代叙事理论奠基人亨利瞻姆斯提出了视点人物的理念。所谓视点人物,就是在其视角下观察叙事世界、表现叙事世界的作品人物。亨利.詹姆斯主张小说家应该尽量采用小说人物的目光展示处于人物“观察下的实”,使事物在人物意识的屏幕上得到最丰富的投射,“以最经济的手段创造最大限度的戏剧张力”,使小说成为“意识的戏剧”。这一理念经过珀西.卢伯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处理,虽然遭遇斯科尔斯等人的尖锐批评,但相继引起了各国文艺界广泛关注。这是因为视点人物亲临叙事世界,参与世界,有历历在目的感觉,有叙事世界自我行动的感觉,而不像全知视角下的叙事世界有种被消极介绍出来的感觉,因而“创造最大限度的戏剧张力”;这是因为通过视点人物透视镜透析,过滤网过滤,具体事物就会变色变形变味,从中就会深入折射出视点人物的心灵世界。

在叶广芩的《梦也何曾到谢桥》中,“我”就是作品中的视点人物,作品中的一切叙事,都是通过“我”的视角展现出来的。在作品中,由于淡薄亲情的六儿干涉孩子的“我”的行动,还骂了“我”,“我”气呼呼地喘着气,掀倒了晾在墙根的所有袼褙,还在那些袼褙上使劲儿踩,又把那棵树踩得哗哗响。当“我”拿起块砖头要向北屋的窗玻璃砸去的时候,六儿扭住了“我”的胳臂,“我”冲着六儿那张讨厌的脸狠狠地挠了一下。立时,那脸出现了几道血印子。由于视点人物“我”不仅亲临叙事世界。还参与叙事世界,这就把“我”厌恶淡薄亲情、强烈追求亲情的情思通过使性子叫真儿的贵族大小姐的个性历历在目地有戏剧张力地展现了出来。作品中对各种具体事物的叙事,都通过“我”心灵的透视镜透析、过滤网过滤。因而都打上我心灵的烙印,进一步揭示了“我”的心灵世界。关于六儿家院子里的那棵枣树,作品写道:树上的枣儿也结了,微小而丑陋,个个儿像没长大就红了,急着赶着要去办什么事情似的。由于我厌恶淡薄亲情的六儿,因而看他家结了一树红枣的枣树也不顺眼,觉得丑陋不堪,从中折射出“我”对亲情的强烈追求。

心灵化叙事作品意识流动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

二、内心独白。心灵化叙事作品的内心独白与非心灵化叙事作品的内心独白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意识流。心灵化叙事的内心独白的意识流动具有复杂性、跳动性、同时性等特点。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的哈佛掌子昆丁投河自杀前在桥边道路上有这一段内心独白:

他们说父亲如果不戒酒一年之内就会死的,他是不肯戒的也戒不掉,自从我自从去年夏天父亲一死,人家就会把班吉送去杰克生了。我哭不出来,我连哭也哭不出来。一分钟后她站到门口来了,下一分钟他就拉她的衣服大声吼叫起来。他的声音像波浪似地在几面墙壁之间来回滚动。

昆丁这段内心独白的意识流动具有复杂性。其复杂性表现在意识流动不仅有顺流,还有倒流,不仅有明流,还有暗流,等等。明流,显意识流动;暗流,无意识流动。父亲嗜酒成癖已经威胁到生命,但不肯戒,也戒不掉,父亲一死,可怜的白痴小弟班吉就要被送到遥远的地方。这是意识流动的顺流。回忆、想象这些事情的时间,是1

910年6月2日。可是昆丁内心独白的进程中,又想起了同妹妹凯蒂的一次谈话,那次谈话在凯蒂结婚前一天,时间是1910年4月23日。凯蒂说:“自从我自从去年夏天……”凯蒂不好意思说自从失去少女贞操,便改说“自从去年夏天”,事情是去年夏天凯蒂被海军退伍军人达尔顿.密斯所骗,失去少女贞操。昆丁又想起凯蒂失去少女贞操后他的极度痛苦、小弟班吉的大哭大闹。从时间看,这是意识流动的倒流。想起父亲嗜酒成癖,父亲一死,人们就会把小弟班吉送到远处。这是显意识在流动,是明流。想起同妹妹凯蒂结婚前的一次谈话,想起妹妹凯蒂失去少女贞操自己的痛苦和小弟的哭闹,这里蕴藏着无意识流动——昆丁在意识深处深深暗恋着妹妹凯蒂,因此,凯蒂失贞、结婚,他经受不了,这个神智敏感、脆弱、错乱的哈佛学子就要去自杀。这是无意识在流动.是暗流。

昆丁这段内心独白的意识流动具有跳动性。其跳动性表现在意识流动不经过中介,就由一个情思跳到另一个情思。昆丁上述内心独白的意识流动经历了三级跳:由想到父亲嗜酒成癖,威胁生命,跳到想起同妹妹凯蒂结婚前的一次谈话:由与妹妹凯蒂结婚前的一次谈话,又跳到想起父亲死后小弟班吉的命运;由想起父亲死后小弟班吉的命运,又跳到想起妹妹凯蒂失去少女贞操自己的痛苦和班吉的哭闹。

昆丁这段内心独白的意识流动具有同时性。其同时性表现在同日于展现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观察所得:现在时态——父亲嗜酒成癖,但又戒不了;过去时态——同妹妹凯蒂结婚前的一次谈话,妹妹凯蒂失去少女贞操后自己的痛苦、小弟的哭闹:未来日于态——父亲一死,小弟就要被送走。这同时性的意识流动,实现悲痛情思大聚拢,产生了巨大爆破力,驱使昆丁投河自尽。

内心独白意识流动的复杂性、跳动性、同性性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的意识流动的种种特点,多侧面多层次多色彩地表现了人物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深运性。如同时性,立体派的艺术家们将不同视点的观察所得同时展现在一个平面上,在他们的美术作品画面上,一个侧面像会出现两只眼晴,一个半鼻子。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不可理解的。但是他们的创作原理已被全息摄影所证明。与平面照像相比,这样表现现实更完整些,更接近现实些。未来主义则把立体主义的将不同视点的观察所得同时展现在一个平面上的原理延伸为同时展现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观察所得,更立体更全面反映了现实事物。法国女作家安娜.菲立浦的《一声叹息》通过女主人公观察、回忆、联想,将丈夫爬楼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起展现在现在爬楼梯的时空点上。过去时态:丈夫爬楼梯是四级一跨,悄无声息,不仅表现了丈夫的健壮,更揭示了丈夫要见妻子的急切心态。现在时态:病重的丈夫要独自爬楼梯,但不一会儿就汗流满面,鼻孔收缩,牙床骨的肌肉咬得紧紧的。为了让丈夫感到自己力量的存在,女主人公没有搀扶丈夫,而是跟在丈夫后面小心防护着,但那心情痛苦得如爬世界尽头。未来时态:不久,丈夫再也不能爬楼梯了,“我”将一个人爬楼梯,令人心碎。这丈夫爬楼梯的过去、现在、未来,不同侧面、层次、色彩,都蕴涵着丰富复杂的情思,它们集中到一起,又相互影响着,加深着,丰富着,就会产生巨大的情思爆破力。叶广芩的《梦也何曾到谢桥》通过视点人物观察、回忆、想象.将别离谢娘事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同展现在“现在”告别谢娘的时空点上。现在时态:“我”要六儿给我做个穿水绿色缎子旗袍的小布人,可他却给“我”做个红眼小耗子,“我”去告状,在北屋.见谢娘在哭,一抽一抽地显得很伤心。过去时态:从父亲与谢娘的谈话得知,母亲来过,但没说什么过头话,只是让谢娘替爸爸想想。未来时态:告别时,一种诀别的感觉在“我”心中腾起,“我”知道,以后,“我”再也不会到桥儿胡同来看谢娘了。谢娘要离开父亲了,特伤心;原来妈妈来过,说了谢娘,要谢娘为爸爸想想,为了替爸爸着想,谢娘要嫁人了,要嫁给一个不怎么的人;我要和谢娘诀别了,再也见不到谢娘了;这过去、现在、未来的情思一下子占据了“我”的心。

三、自由联想。自由联想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掌中有特定意义的概念,是他医治精神病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他利用自由联想的方法鼓励病人有什么说什么,想什么说什么,然后从这些杂乱无章的语言中寻求与心灵上的联系,寻求原始本真,找出医治方法,将自由联想引入。

文学创作,作品人物的情思就会如天马行空,上天入地,自由往来.从而在更广阔更深隧的层面上揭示人物的心灵世界。心灵化叙事的人物自由联想起来,联想起来的事物,不仅往往与引起联想的原来事物相距甚远,甚至面目全非,并且,常常同突破客观必然性联系在一起。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的斯蒂芬在海边上有这样一段自由联想:

他停下来,我已经走过了通往萨拉姑妈家的路口。我不去那儿吗?好像不去。四下里不见人影。他拐向东北,从硬一些的沙地穿过,朝鸽房走去。

“谁使你落到这步田地的呢?”

“是由于鸽子,约瑟。”

回家度假的帕特里克在麦克马洪酒吧跟我一道啜热牛奶。巴黎的“野鹅”凯文.伊根的儿子。我的老子是乌儿。他用粉红色的娇嫩舌头舔着甜甜的热奶,胖胖的兔子脸。舔吧,兔子。他巴望中头彩。关于女子的本性,他说是读完了米什莱的作品。然而他非要把利奥.塔克西尔的《耶稣传》借给我不可。如今借给他的一个朋友了。

“你要知道,真逗。我呢,是个社会主义者。我不相信天主的存在。可不要告诉我父亲。”

“他停下来”的他,指的是斯蒂芬。作品用第三人称叙事,当人物自由联想起的时候,又改为第一人称叙事。“我不去那儿吗?好像不去。四下里不见人影儿。”这是第一人称叙事,是斯蒂芬心里活动的叙事。作品由鸽房联想到《路加福音》玛利亚的故事.玛利亚由于天主。圣灵降临其身而怀孕,鸽子是天主圣灵的象征。玛利亚的未婚夫约瑟向玛利亚,谁使你落到未婚先孕这步田地呢?玛利亚回答约瑟说,由于鸽子,即由于天主圣灵降临到我身上造成的。

斯蒂芬又由玛利亚的“鸽子”联想到“野鹅”和“鸟儿”,

即联想到芬尼社的后代,“我”的年轻朋友帕特里克。“野鹅”是人们对流落到欧洲大陆的爱尔兰亡命者的泛称。帕特里克是巴黎“野鹅”凯文.伊根的儿子,帕特里克自己会认为“我的老子是鸟儿”,帕特里克的父辈是芬尼社成员,芬尼社是爱尔兰革命家詹姆斯领导的革命组织,主张推翻英国殖民主义,废除大地主所有制,建立共和国.起义失败后,不少人流落欧洲。他们的后代帕特里特流落巴黎,回家度假同“我”在酒吧喝牛奶的日于候,用粉红色娇嫩舌头舔着甜甜的热奶.还巴望中头彩。关于女子的本性,他说读了米什莱的作品,米什莱是法国历史学家,在作品中描述过参加法国革命的女斗士,但他却要我读塔西尔的《耶稣传》,他说自己是社会主义者,但却嘱咐我不要告诉他的信奉天主教的父亲。这些自由联想.揭示了一个有掌识的爱尔兰年轻人面对祖国在英国殖民主义和罗马天主教双重统治下内心产生的深度苦闷、疑虑、失望。这由鸽房联想到的玛利亚的故事、帕特里克的精神面貌,与鸽房相比,真是相距甚远,面目全非。自由联想,还常常同突破客观必然性联系在一起。在安娜·菲立浦的《一声叹息》中,丈夫死后,“我”有时卖掉一件家具,或者变换另一件家具的位置,由此联想到没有卖掉丈夫的书,因为这些书会帮助我重见丈夫的音容笑貌,“我力图使时间凝固下来,使稍纵即失的事物成为永恒不变的事物”。这突破客观必然性的使时间凝固下来,使事物永恒不变的联想突出展现了作品主人公对丈夫的浓重情思。在叶广芩的《梦也何曾到谢桥》中,小时候听说老六头上有两个突起,于是“我”将老六想得非常奇特:想象他顶着一双怎样的大犄角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想象他怎样痛苦地蜕掉长鳞的皮,那角是不断地长,那皮是不断地蜕。

这突破客观必然性的长角、蜕皮的自由联想,突出展现了“我”的好奇的心灵世界、广阔的想象空间,丰富了一个喜欢使性子叫真儿的混账小丫头的心灵世界。

心灵化叙事作品意识流动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无意识。

四、无意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为人类认识自我开辟了新视野。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构成了人类的精神过程。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主要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这种本能所产生的种种欲望,他们常常被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压抑到意识领域所意识不到的心理领域。弗洛伊德所说的冲动、本能、欲望,主要指人的性冲动、性本能、性欲望。一般说来,人类不能直接认知无意识,但从一些特殊领域,如幻觉、梦境、呓语、口误、神话、文艺等等,经过分析,从中可以认知无意识的存在。现代心理掌研究表明,人的脑电波,在大脑努力工作时,表现为快波;在无所思虑时,表现为慢波:在朦胧状态时,表现为幅度更小的theta波,这时最容易出现幻觉。这种幻觉大大减少了理性意识的控制,人在幻觉中,思想最为活跃。因此,通过幻觉映射,往往能深入透视出积淀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无意识内容。在安娜.菲立浦的《一声叹息》中,女主人公的丈夫死后,拼命用思索、讲话、工作来驱逐思念丈夫的痛苦,可是转眼之间幻觉又出现了,耳边出现了丈夫的声音,肩上出现了丈夫的大手,门口出现了丈夫的脚步声。这些幻觉的出现,是埋藏在女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对丈夫根深蒂固的情恋的无意识的表现。苗长水的《冬天与夏天的区别》中写道:转过年,瓦罐儿那小坟上长出青草来的时候,坟头四外也开了一片白雪似的洋槐花。李山一见那洋槐花,就觉得瓦罐儿那张洁白的小脸在里边笑呢,风一吹,能听到她“阿大阿大”的叫声。这由槐树花、风产生的幻觉一一瓦罐儿洁白的笑脸、“阿大阿大”的叫声,是埋藏在李山内心深处的对女儿根深蒂固的情思的无意识的表现。性意识是无意识的基本内容之一,但不是全部基本内容。从上述两个例证来看,埋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没有理性控制的人性意识同样是无意识的基本内容。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