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

热度 3已有 194 次阅读2016-3-20 20:54 |系统分类:心情日记

乡音

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开故乡20多年了,鬓角白了,回到村里,孩子说的却是普通话,让人比贺知章更有感慨。

以前,外国人讥讽中国的通婚圈只有5公里。小时候,我们极少与外界往来,只在年节时走亲戚,确实也不过是5公里的范围,这样的封闭也造就了江南十里不同音的现象,每个乡镇的话都有区别,过了县界就难懂了。在贫困年代,吃就是对客人最热情的款待,在我老家,吃早饭前先招待客人吃个预备餐,叫“过早”,吃午饭前的预备餐叫“过昼”,吃晚饭叫“过夜”,如果哪家的主妇要留你过夜,千万不要有非分之想,其实人家只是留你吃个晚饭而已。“过早”、“过昼”我以为只是老家极土的话,到武汉才知道他们吃早饭也叫过早,看来,一些很土的乡音或许在当时就是普遍话。

所谓的普通话由三部分构成:语音、语词、语法。在北上广深这样外来人口聚集的城市听来自全国各地的乡音,竟然大部分能懂,因为,语法除广东等地稍有不同外,全国大体是一样的,都市圈里大家使用的词汇基本一致,普通话三大要素中不同的只是语音而已。听不懂乡音最主要是语词不一样,比如老家把手电叫“射光”,即便用普通话的音大家也听不懂。乡音中最土的也是各地的语词,也正是这些乡音的语词构成了缤纷的词汇库,多彩的方言。

小时候,觉得乡音很难土,尤其是有外地人来,村里人变造出来的“普通话”,更加的难听,只是简单变了一下音,大家都笑话是洋枪加土炮。脸上有个酒窝,用洋枪加土炮的普通话说:“脸上有个凼”(音当第四声)。去年去贵州安龙县的一个布依族村寨——打凼村,在村口就被“凼”字给镇住了,凼在贵州那边是小水塘的意思,老家的土话也是小坑的意思,相隔几个省,音是一样的,意义也差不多,不过贵州的凼比江西的凼大了许多。现在看来,那些乡人变造出来洋枪加土炮的普通话发音反倒是准确的。

乡音听起来很土,却隐藏着文明的密码,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我小时候把家叫“归里”,回家说“去归”。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里的归就是回家的意思,陶渊明《归去来辞》的归去还是回家的意思。文字学称为“小学”,本意是较为简单的,但是文明不断进化,古代词语的意义也在变化,古时寻常意义的字到了清代需要几万字来考证,很多古代的词汇变为乡音,用土话的形式还在民间流传。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也有四声,古代的四声叫平上去入,平声有阴平和阳平,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第一和第二声,入声是现代汉语没有的,但这个声调在江西方言中表现得很明显。五代的《渔歌子·荻花秋》:“荻花秋,潇湘夜……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念起来不太押韵,用南昌洋枪加土炮的普通话念 “荻花秋,潇湘夜(音讶)……水为乡,篷作舍(音厦),鱼羹稻饭常餐也(音雅)。酒盈杯,书满架(音尬),名利不将心挂”,听起来似乎顺畅些。没有乡音的传承,古诗词失去了优雅。大家都知道英文China是中国的意思,也是瓷器的意思,但这个词的来由未必能说清。其实,景德镇以前叫昌南,用景德镇方言念昌南发音就是China。没有乡音的流传文脉会断裂。

当我年轻时极力要挣脱土地的束缚,连带乡音被嫌弃其土及鄙陋,当我两鬓斑白,才知道乡音的深邃。如果孩子们都不说土话了,乡音负载的古音、古义该如何传承?

 

作者:王瑜

20163月作于江西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