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笔记(二十二)

热度 7已有 78 次阅读2018-11-23 23:30 |个人分类:山间随想|系统分类:散文随笔| 我与森林

                                 

 

2016

617

在后二道沟与头道沟的山杠梁上,是敦化、安图、汪清三个地区的交界处,在这里可以眺望这三个地区的地理地貌。在一条由北向南伸展的山谷内,就是著名的三道湾抗日游击根据地。这条山谷纵深三十多公里,背倚巍峨的熊姿岭,海拔两千多米的四方台崔巍挺拔,犹如一座丰碑,屹立在崇山峻岭间,抗联志士的丰功伟绩,彪炳千古,熠熠生辉。

这条山谷还有个名字叫炮台山,究其名字的来源有这样一个说法。在炮台山南麓有一座高山,山巅之上有一个突起的平台,酷似炮台。其实,这座山倒是有些像倒扣过来的一口大锅,而那山巅突起的平台却正是那锅脐。许多年前,我曾经在这里进行过许多次劳作,并利用工作之便,进行过认真的踏察。在一次踏察过程中,发现了几处曾经的抗联根据地留下的遗址。在105号林班,一条山路的两旁,各有两处掩体,由石头砌成,长约两米,宽约一米,深度约一米五左右。在108号林班发现掩体一处,也是石头砌成。两个林班的掩体功能有所不同,105号林班的掩体建在山坡上,在这里用火力封锁入山的路口,是最恰当不过的。而108号林班的掩体在山巅之上,这里视野开阔,把它看成一个哨位是最合适的。

我在踏察过程中,还遇到过一位放牧的乡民。与他闲谈时,听他说起过这样一件事。在沟里养猪场里面的一条小山沟里,有一个抗联曾经居住过的炝子。我按照他的指引,很快就找到了那处遗址。这条小山沟不大,炝子的设置也非常隐蔽。它利用一个土包做掩护,把炝子挖到了山坡里,在沟外是根本看不到的。我也是走到里面才看到,只是这处遗址被乡民破坏了,他把炕洞石都挑开了,黑黑的炭灰,暗红的炕洞土,在证明这里曾经有人居住过很久。这位乡民的做法让人不禁哑然失笑,他大概是想在其中有所得,发现些他希望发现的东西,只是他没有想过抗联战士是怎样的生活状态,他们除了每天要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还要面对的是饥饿和严寒。

抗联的炝子搭建多是以隐蔽,安全为主。在一个小山坳里,取一半山体,用木头刻楞,很大程度上躲避了严寒和敌人的搜寻。据史料记载,根据地设置过医院、兵工厂、被服厂等设施,到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无处可寻。当地乡民口口相传,距离炮台山十几里开外有一条山沟,叫小东沟,传说是朝鲜人民主义共和国主席金日成的诞生地。那里确实曾经有过村落,遗址尚存,但是究竟是不是金日成的诞生地,却无法考证。不过有一个人却和三道湾抗日游击根据地一同写进了历史,他就是王德泰。

王德泰又名王铭山,祖籍山东莱州,1907年出生于辽宁营口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延吉老头沟游击队,是延吉游击队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先后开辟了王隅沟、石人沟、三道湾等抗日游击根据地,抗日联军第二军的创始人和领导人。19367月牺牲,年仅二十九岁。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也让山岗上的金达莱更加鲜艳了。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木刻楞已经腐烂成为泥土,留下的是永远不会腐烂的精神和意志。三道湾的历史并不长,却有很长的一段历史是红色的历史,在这样红色基因的辉映下,这里的山山水水便显得更加高大而瑰丽了。

 

 

                                             

6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沙澧钓叟 2018-11-29 11:28
拜读欣赏
回复 孤独的小男孩 2018-11-30 01:16
沙澧钓叟: 拜读欣赏
谢谢来访留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