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先生啊是一柱迷迭香!

热度 4已有 253 次阅读2017-12-18 14:29 |系统分类:心情日记

余光中先生啊是一柱迷迭香!
余光中去世,他的身体不在这个世界了,灵魂去往哪里,不得知。
不知道有没有一个天堂,是诗人们死后的灵魂都会去往的地方。如果有只接受诗人灵魂的天堂,不知道余光中先生的灵魂会不会前往?毕竟余先生不止是一位诗人,世人给他的头衔有很多,而诗是他灵魂和现世沟通的一座桥。我们读着他的诗,站在这座桥上,四周的风景很迷人。这里风景如画,有古典的“海棠红”,“腊梅香”,“雪花白”,有游子化不开的浓浓乡愁。你的心会跟着这些画面一起跳动着。
让人内心跳动的诗才是好诗,好诗给我的感觉是不分年龄的,能打动任何人。作为一个80后,我不能清晰的解读余光中先生代表的时代与文化的意义。但《乡愁》这首诗里那句:“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瞬间让心一沉,一阵酸楚。刹那间闪过许多关于母亲的记忆,如放电影一般在脑海里走过了一生。
余光中先生的一生,又是怎样的一生呢?
读过余光中先生的生平介绍后,我看到了三个时间点:
1928年,出生。
1948年,创作开始。
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1950年赴台,就读台湾大学外文系。
1949年是一个特殊的时间点,台湾在这一刻与大陆被人为分开。海峡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社会形态的。1949年左右,同余光中先生一样,许多后来在文坛上有影响力的作家、诗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都陆续迁去了台湾。在那一刻不仅仅是余光中先生,还有许多他那个年代的大师,都被强烈的乡愁笼罩,直到最后,依然客居他乡。
苏轼有诗云:“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不知余光中先生他们那一代人的心,究竟安在何处?或许大家都认为《乡愁》里有答案,余光中先生心系大陆,怀念故土。这几天伴随着余光中先生过世的消息,很多人感慨余老未能落叶归根,再浓的乡愁也没能实现。但是两岸也早已回复往来,余光中先生有生之年也来过大陆。落叶归根在形式上并不难,余老完全可以将骨灰葬回大陆的出生地。
如果这样做的话无可厚非,但是也没有必要。
诗人的灵魂在诗的字里行间翱翔,身体在物质世界喘息。余光中先生曾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余老他们这一代大家们思念着的故乡,其实在人文道德层面早已四分五裂,支离破碎。既没有屈原的气节,也无李白的风骨。一个没有魂魄的故乡,让人心碎,也更令人想念曾经的故乡。我相信余光中先生思念的是那个曾经的故乡,人文尚存,有风骨有气节。既然回不去了,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恐怕更多是一个愁字。这个愁有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担忧,有对未来下一代教育的担忧。读一读余光中先生的《写给未来的你》吧。
“孩子,希望你不要媚俗。
你是个独立的人,无人能抹杀你的独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协。
要学会欣赏真,要在重重面具下看到真。世上圆滑标准的人很多,但出类拔萃的人极少。
而往往出类拔萃又隐藏在卑琐狂荡之下。在形式上我们无法与既定的世俗争斗,而在内心我们都是自己的国王。
余光中先生,就像一座灯塔,寂寞孤独,矗立在岸上,浪漫又坚毅。这座灯塔散发着神秘的香气,好像迷迭香,古代人相信迷迭香可以加强记忆力,所以它也有海上灯塔之称。当外出的船迷失方向时,迷航的水手可以凭借着这浓浓的香气来寻找陆地的位置。余光中先生走了,留下他的灵魂在他的诗里继续指引着我们,散发着迷迭香般的气味指引着海上迷失的灵魂回到岸上。

4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