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失的记忆――纱篾笋

热度 7已有 164 次阅读2018-2-12 15:04 |系统分类:散文随笔

即将消失的记忆――纱篾笋(原创

 

/吴柜贞

发在朋友圈里求助,也没有人知道它在汉语里叫什么?很有趣的是还有人认为它是装虾或者装鱼的篓子,其实不是,它在苗语里叫果蔚,功能是织布用具当中不可缺少的上纱器。从万能的度娘也无从查到它用汉语该怎么叫,又无处查阅历史资料,那么就让我来替它取个名字,叫它纱篾笋吧。

 

先说说为何要给它取名纱篾笋,原因有三:一是用竹篾编织的,二是它形状像棵笋子,三它是上纱用的。今天问母亲,她说纱篾笋是一套,一套有十二个,自从奶奶老了,走了之后,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淘汰织布机。日久天长纺车、织布机、纱篾笋……慢慢损坏,父母把它当柴烧的当柴烧,如今就只剩下这两只了。

 

看到纱篾笋,我仿佛又看到奶奶那慈祥可亲的面容,纺线,上纱时飞纱走线娴熟的动作。在那个国家贫困,物质供不应求,交通不便的时代里,被子的白面都是自己织的,还有苗族人穿的服装,苗帕。我还清楚的记得奶奶为嫁小姑准备的被子白面,家里每年都种很多很多的棉花,收了棉花后晒干,再送去脱子坊,脱掉棉花子。脱子坊里通常还多一台机器就是将棉花蓬松起来。

 

   经过蓬松过的棉花,白如雪花,软绵绵,抚摸起来特别的舒服。再用筷子大小的高粱杆,卷起棉花轻轻一搓,抽掉高粱杆,将一头捏小一点,放到纺纱锤上嗡嗡几下就纺成了线团。纺成大小适中的线团,再把线团用纺线器加工成一扎一扎的,加工成扎后,煮纱洗纱,用米汤浆纱。最后送去染房染成白的,紫蓝的,完成了染色工序,取回来就可以上纱了。

 

上纱时,把纱篾笋横穿在一根可以滚动的辘轳杠上,将纱篾笋固定住,就可以上纱了。奶奶把纱上在纱篾笋腰上,每一个纱篾笋上纱的份量相差无几。上完十二个纱篾笋,就将它放在堂屋两根柱子之间整齐排放着,地上钉满了很多削成子弹状,有尺许高的竹块。竹块的多少按照织布的宽与长而定,像织苗帕就要不了几块。一切准备就绪,奶奶就把有色无色的纱篾笋按位置和颜色夹杂着摆放。线头穿过横在堂屋一米多高处的竹竿孔,然后拉着纱头在堂屋中间走来走去。来一趟就绕一块竹片,去一趟又绕一块,看着奶奶飞纱走线娴熟的动作,我真是佩服至极。纱篾笋在织布用具当中就是充当这样一个角色:上纱。而不是什么虾篓或者鱼篓。

 

由于文化有限,无从查找文史资料,无从知道它在汉语里该叫什么?但我知道苗语里一直叫果蔚,状如笋子,又是竹篾所编,用于上纱,姑且替它取个名字叫纱篾笋吧!

 

看到纱篾笋,我仿佛又看见奶奶来回行纱(上纱也叫行纱),飞纱走线娴熟,轻盈如燕的动作,仿佛看见奶奶慈祥可亲的笑容。梳纱时一边梳纱一边给我们讲着那些美丽动人的故事。

7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